新闻资讯
NEWS information
一、目前我国房地产建设的基本情况
(一)房地产结构变化
随着经济的调整,产业结构的变化,一、二线城市和三、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房屋建设都在发生变化,就一、二线城市开发建设而言,房地产转入买方市场。百姓对住房“挑肥拣瘦”,开发项目只有更精细、运用更多的新技术以及全装修才能博得用户的青睐。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,三、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需求也不断加大,带动和提升了三、四线城市的建设品质。
在农村,随着农村青年理念的更新、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就业的需求,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到城镇就业、居住。资料统计我国约有自然村380万个,但近10年来每天都在以80个的速度在减少,农村住房面积和规模在大大削减。
(二)国家、开发商以及普通百姓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观点
国家层面,提倡绿色和节能建筑,保障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对于开发商而言,住房建设是开发企业生存立足之本。一方面要在三、四线城市、商业地产方面寻求市场,一方面还要更大程度地创新利用新技术,提高住房产品的品质。
对于百姓而言,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涌入和适婚人群的增加,住房的刚性需求仍占住房需求中的重要比重。
由此可见,从政府到开发商乃至普通百姓都需要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。
二、国家对房地产建设的政策要求
(一)政策
近期我国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新四化,即“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”及“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”。
住建部在建筑行业“十二五”规划中明确指出,“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。研究和推动结构件、部品、部件、门窗的标准化,丰富标准件的种类、通用性、可置换性,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;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,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、模块化生产;鼓励建设工程制造、装配技术发展,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、装配方式,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;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。”
2013年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(要求,“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、施工、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,推动结构件、部品、部件的标准化,丰富标准件的种类,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。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、钢结构等建筑体系,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,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。
支持集设计、生产、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,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。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,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,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。”同时“发展改革、住房城乡建设、工业和信息化、质检部门要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,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,引导规范市场消费。质检、住房城乡建设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建材生产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,杜绝性能不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。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,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”。
上述政策都为厨房设备进入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和条件。
(二)实施
住建部从1998年开始实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,除西藏、青海、宁夏,全国26个省市有近300个项目。项目要求必须达到20%的成品住房,配置成套厨房设备和产品。国务院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要求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,到2015年末,20%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还要完成新建3600万套、约20亿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工程。
这些项目,厨房设备的安装应用都是基本配置和必须条件。住建部为推动厨房设备进入房地产市场,推进全国全装修成品住房建设 ,做了大量的工作,厨房设备已经进入康居示范工程的各个工程项目中。
三、厨房设备是住宅的灵魂
厨房设备是住宅的灵魂,住宅建设需要四万多个部件,而厨卫产品和设备就占到70%左右。按照建筑工程专业分工,涉及水(包括冷水、热水)、暖(包括采暖、通风、新风)、电(强电、智能弱电)、气(燃气)等;涉及行业包括:五金、化工、塑料、厨电、木材、家具、高分子、新能源等;在居住生活中涉及食品的洗、切、烧、贮以及消毒、换气、娱乐等居家生活。厨房设备占到住房投入成本的10%--30%,因此厨房设备的水平高低将大大影响住房和居住品质。
四、整体厨房设备如何适应住宅建设的需求
(一)住宅是厨房设备的载体,厨房设备的发展离不开住宅的发展
五十年代是国家战后的恢复和发展期,百万农民到城市务工,当时国家推进的是工矿兵营式单层住房,主要是解决家庭的居住,每户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,更无从谈起厨房设备。
到了六、七十年代,住宅的品质也不断提升,开始建设简易楼房,俗称筒子楼。由于有多层住房,从较高的楼层出来很不方便,因此在每层或局部空间范围设置了单独的空间作为用来烹饪的厨房,供大家集体使用。
八十年代改革开放,随着居住理念的更新和新技术、新设备的引入,住宅小区独立单元的概念开始得到建设主管部门的肯定,天津川府里小区成为*早引入住宅单元、设置独立厨房空间的住宅项目之一,从此为厨房设备的发展真正奠定了基础。
到了九十年代,随着厨房产品技术的引进以及建筑设计的精细化,在政府指导下,许多试验住宅开始尝试应用系统厨房,即按照厨房烹饪的基本功能要求,将灶具、洗菜盆、灶台、甚至吸排烟机进行组合,系统解决烹饪问题。
2000年随着整体台面的发展、嵌入式灶具的出现,更卫生、更紧凑、尺寸更协调的整体厨房开始出现,大大提高了人们居住的舒适性。
(二)建设部门的法规、标准、规范对厨房设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
1987年实施的《住宅建筑设计规范》国家标准规定“采用管道煤气、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厨房不应小于3.5m2;厨房应设置炉灶、洗涤池、案台、固定式碗柜等设备或预留其位置;单面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.48m,双面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.70m;厨房必须采用电能或管道煤气,并应设机械排烟装置,炉灶部分应有防火安全措施,其深度不得小于0.5m;厨房炉灶上方应预留排气罩位置”。但当时的建设形势,厨房空间的窄小,无法为厨房设备进入百姓家庭创造有利条件。
2012年8月1日生效的《住宅设计规范》规定“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-5m2;厨房应设置洗涤池、案台、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,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,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.10m;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,其操作台*小宽度为0.5m;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.90m”。
从以上两个规范可以看到,操作台面由1.5m增加为2.10m,大大增加了设备安置空间,同时也明确了住宅厨房必须设置洗涤池、案台、炉灶及排油烟机,使得产品进入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保障。房地产建筑尤其是住宅建设相关法规、标准的设置,是厨房设备和产品存在和发展的根本。
(三)住宅建筑对厨房设备的要求
首先,厨房设备及标准应满足建筑标准的要求。建筑是载体,只有建筑的存在和空间的提供,才能保证设备能够放置到建筑空间之中。而建筑的建造是有标准的,是有模数的,它的长、宽、高是有尺寸要求的。要做到厨房设备与建筑的和谐统一,厨房设备相关尺寸、接口、理化性能、环保性能等都必须与建筑标准相协调,并满足其要求。
其次,厨房设备也必须满足人体功能学的要求。设备是满足人的使用要求的,要充分考虑人体的高度、动作幅度、运动轨迹等,只有满足人体尤其是中国人种的肢体要求,才能保证使用的安全、舒适、高效。
第三,厨房设备本身要满足安全、舒适、耐久、环境等功能要求,满足产业化、工业化、标准化、模数化、配套化要求,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算是高品质的产品。
*后,企业要在有关行业部门的指导下,依据相关法律、法规以及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,加大宣传力度,告诉百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产品,通过产品认证和加入绿色产品目录,更大程度地进入房地产市场,真正走入建设工程的产品和企业才能走得更远。
五、厨房设备生产企业的方向
厨房设备生产企业的方向,求真务实、踏实苦干,充分重视技术更新和科学研究,提供与当前住房建筑空间、居民生活习惯、国际先进技术相结合的产品,走中国厨房设备发展的道路,确保产品质量。同时加大企业间产品的通用性和可互换性,尽可能统一工作尺寸、基本工作功率和色调,使厨房设备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用户的需求,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